2016-04-24
點擊上方“中正集團”關注我們
4月19日,
由中國飼料工業協會主辦的
2016飼料行業技術交流活動
在合肥金陵大飯店隆重舉行,
接下來為大家分享,
本次交流活動的
會議聽課筆記。
4月19日
《飼料原料數據庫的建設與應用》
中國工程院李德發院士
1、油脂
影響油脂營養價值的因素:基礎日糧、油脂中其它物質、油脂種類、油脂狀態和油脂在飼料中的含量。
添加比例對油脂消化能的影響:隨著油脂在飼料中添加比例的增加,其消化能線性增加;
由于油脂脂肪酸含量對其能值影響很大,所以該模型使用了C18:0和C18:1;
不同油脂狀態對油脂消化率的影響:結合油脂的消化率顯著低于提取油脂。
2、玉米
影響玉米營養價值的因素:品種、產地與氣候、加工工藝和儲存條件。降低玉米淀粉沉積的因素都會降低玉米作為飼料的營養價值。
品種對玉米營養價值的影響:我國飼料用玉米品種營養價值相似;大部分玉米的育種方向是提高淀粉含量,因此蛋白會降低,有效能值增加;膠質玉米與粉質玉米營養成分相近,但需要根據其特點在不同動物飼料中使用。
產地對玉米營養價值的影響:
收獲年份對玉米營養價值的影響:由于降雨量和降雨時間不同,收獲年份對玉米品質影響很大;在玉米生長后期如果陰雨天氣太多,影響玉米淀粉沉積,進而影響玉米營養價值
干燥方式對玉米營養價值的影響:
去皮對玉米營養價值的影響:玉米去掉部分皮后,淀粉含量增加,纖維含量下降,有效能值增加;去皮后的玉米,缺少種皮保護,營養物質更容易變質,應立即使用。
膨化對玉米營養價值的影響:膨化玉米水分下降,消化能值相對增加;膨化玉米很多營養物質結構和性質被改變;玉米膨化后淀粉糊化度提高,更易被動物消化吸收,改善適口性;去皮膨化對玉米營養價值全腸道消化率影響較小,但對其回腸消化率影響較大;全腸道消化率不一定能夠反映膨化玉米的營養價值。
儲存過程對玉米營養價值的影響:玉米儲存過程經歷后熟化、陳化等過程;經歷后熟化的玉米營養價值最高;由于內源酶被破壞,烘干玉米沒有后熟化過程。
谷物飼料儲存過程的變化:
收獲后:水分高,內源酶活力高,呼吸作用強,需要繼續完成內部生理變化,一些營養物質繼續合成,不易被消化;
后熟化:各種營養物質趨于穩定,呼吸作用仍在進行,主要進行分解作用,營養價值最高,脂肪酸最低;
陳化:組織細胞老化,有毒物質累積,營養價值較低。
種子的呼吸作用:呼吸過程中谷物營養物質損失;未成熟的、不飽滿的、損傷的、凍傷的、發過芽的、小粒的、大胚的種子呼吸作用較強。影響因素:水分、溫度、勇氣、自身狀態和倉蟲和微生物。
谷物儲存過程中脂肪的變化:剛收獲谷物種子脂肪酸含量較高,在內源酶的作用下由脂肪酸合成脂肪;后熟化后的種子脂肪酸含量最低,脂肪含量最高;陳化種子由于脂肪酸含量增加,抗氧化酶(過氧化物酶等)活性降低,氧化型脂肪酸增加,一些酮、醛等有害物質增加;氧化脂肪酸能夠對動物健康造成傷害,降低營養物質吸收。
其它養分變化:蛋白質:產生美拉德反應,消化率下降;淀粉:含量下降,直鏈淀粉增加,淀粉碳鏈變短,快速消化淀粉,慢速消化淀粉,抗性淀粉;纖維:NDF含量增加,消化率下降。
3、小麥
小麥的營養特點:小麥粗蛋白含量較高,80%以上分布在胚乳中,動物利用率較高;小麥可溶纖維占比例較高,可溶性NSP占總NSP的12%,而玉米僅占8%,是否是影響其在飼料中使用的主要因素需要進一步研究。
影響小麥營養價值的因素:蛋白和淀粉含量是小麥營養價值的主要因素;小麥蛋白含量較高可能是兩種方面造成的,粗蛋白含量較高的品種,子粒飽滿,不飽滿的小麥籽粒;小麥經歷后熟化后營養價值會提高,后熟化過程約2到6個月。
小麥儲存過程中營養成分含量的變化:
小麥儲存過程中總能,粗蛋白,粗脂肪和纖維消化率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小麥儲存12個月后,消化能降低約10%。
粉碎粒度對小麥營養物質消化率的影響:
酶制劑對小麥營養物質全腸道消化率的影響:酶制劑僅提高了小麥纖維的全腸道消化率,其它營養物質消化率提高有限,根據小麥營養成分特點,可以通過營養物質回腸消化率或者生長性能評價酶制劑的作用。
4、高粱
不同單寧含量高粱營養成分與營養價值:按單寧含量可以將我國高粱分為3類,不同種類高粱營養成分差異很大隨著高粱單寧含量的增加,其作為飼料的營養價值下降。
高粱營養成分之間的相關系數:高粱單寧含量與淀粉含量負相關,與纖維含量正相關;高粱單寧含量是影響其營養價值的主要因素。
高粱單寧含量與豬消化能的關系:高粱單寧含量與其消化能顯著負相關;一般來說,高粱的顏色越深,單寧含量越高;很多我國高粱的育種目的不是為飼料所用。
高粱單寧含量與粗蛋白消化率的關系:高粱單寧含量增加能夠顯著降低其粗蛋白的全腸道消化率。
高粱單寧含量氨基酸標準回腸消化率的關系:高粱單寧顯著降低氨基酸豬標準回腸消化率。
酶制劑對高粱消化能和蛋白質消化率的影響:通過酶制劑可以提高高粱蛋白質消化率和消化能值。
5、大麥
大麥營養成分之間的相關系數:ADF是影響大麥消化能值的主要因素,ADF與粗灰分顯著正相關;大麥和小麥相似,蛋白質主要分布在胚乳中,消化能正相關。
預測大麥有效能值的模型
去皮后大麥營養成分的變化:大麥去掉皮后,纖維含量顯著降低,粗蛋白和淀粉含量現在升高。大麥去掉皮后消化能接近玉米,營養物質消化率均有提高;去皮后大麥NDF消化率顯著高于玉米和皮大麥。
《精準營養下的氨基酸應用技術》
中國工程院印遇龍院士
1、營養需要量的測定方法
屠宰法、早期T型漏管法、現代T型漏管法、后閥T型盲腸插管(PVTC);
PVTC氧化鈦(TiO2)和IRA方法差異不顯著;
PVTC聯合Cr2O3方法、PVTC聯合TiO2方法測定結果與IRA方法測定結果相似,不同原料氨基酸消化率存在顯著差異。PVTC聯合TiO2方法,添加植酸酶能顯著提高氨基酸消化率。PVTC聯合Cr2O3方法,添加植酸酶對氨基酸消化率影響不大。表明:TiO2更適合用于測定不同原料飼料在豬回腸的表觀消化率。
另外,TiO2在回腸具有更高的回收率,Cr2O3回收率較低(致癌?)
2、氨基酸真消化率的測定研究
內源性AA真消化率測定技術
無氮日糧法和同位素示蹤法à高精氨酸胍基化法和酶解酪蛋白超濾法
3、AA的營養
生長豬真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
減少氮、磷排放的環境安全營養調控技術體系
日糧中的蛋白水平可以降低3%且不影響生長性能,總氮排放可以減少30%,同時可以少用10%以上的大豆。但從胴體及內臟相對重量來看,低蛋白水平日糧中瘦肉比高蛋白水平日糧中少。
AA是構成動物機體蛋白質結構功能的基本單位,25%-54%AA在腸道發生分解代謝,機體蛋白的沉積實質上是AA的沉積。
NEAA的需要:
精氨酸對脂質代謝和能量分配的作用
日糧添加1%精氨酸,可提高肥育豬胴體瘦肉率,降低脂肪率,改善豬肉質性狀,提高肌肉組織4E-BP1、rpS6和eIF4E的磷酸化水平,降低總eIF4G的含量,促進機體蛋白質的合成,減少脂肪的沉積。
精氨酸可差異調控肥育豬肌肉和脂肪組織脂肪代謝相關酶活性和基因表達,從而降低機體脂肪率、提高肌內脂肪含量,改善肉品質。
添加精氨酸能夠降低血清中腸道菌群的代謝產物濃度,通過改變脂質信號轉導分子濃度來增強機體蛋白質合成和減少脂肪的沉積。
提高了肥育豬背最長肌粗蛋白含量和脂肪含量。
粗氨酸和NCG可以通過調控miRNA表達促進胎盤發育,提高母豬繁殖性能。精氨酸通過NO和多胺途徑促進胚胎滋養層細胞生長,激活mTOR信號通路促進蛋白合成。
日糧中添加精氨酸和谷氨酰胺,可通過調控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減少圓環病毒感染母體的流產率及幼仔的存活率。
DDGS型飼糧添加精氨酸和鉻都可明顯提高活仔數和斷奶仔豬數,兩者有協同作用,另外還可以提高子代初生、斷奶仔豬和育肥豬背最長肌纖維密度。
妊娠期補精氨酸可以提高IUGR豬的生長發育,對后代豬上市期背最長肌肉品質有改善作用。
另外精氨酸還可以緩解仔豬斷奶應激。
支鏈氨基酸對脂質代謝和能量分配的調控
日糧氮營養素的高效利用體現在肌肉組織的增長。支鏈氨基酸BCAA在促進肌肉蛋白質合成方面有著明顯優勢,而在脂質代謝方面的研究較少。
以BCAA的平衡為理論基礎,初步開展了低蛋白日糧補充不同比例的BCAA對生長豬脂質代謝的影響。
生長豬10-30 kg階段,與20%CP相比,17%CP補充BCAAs比例為1:0.25:0.25和1:0.75:0.75顯著增加股二頭肌的肌內脂肪含量,而比例大于1:0.25:0.25 則提高胴體的脂肪率。與20%的日糧蛋白水平,17%的蛋白水平結合平衡的BCAAs可改善不同部位肌肉組織n-3 PUFA含量以及n-6/n-3 PUFA,以1:0.75:0.75組最佳。該結果進一步提示氨基酸代謝與脂肪酸代謝之間存在互作。
不同的支鏈氨基酸比例特異性調控不同部位肌肉組織的脂肪代謝,主要通過調節脂肪合成與分解的限速酶以及脂肪酸結合蛋白與轉運蛋白相關的基因表達。
亮氨酸對肌細胞因子和脂肪細胞因子分泌的調節
肌細胞與脂肪細胞共培養條件下,亮氨酸上調mTOR而下調AMPKβ1磷酸化蛋白的表達水平,細胞事件趨于消耗能量的蛋白合成。
低氮日糧補充亮氨酸,育肥豬的眼肌面積增大,而肌內脂肪含量和滴水損失降低。其原因是通過mTOR促進骨骼肌蛋白質合成抑制降解。
亮氨酸通過激活mTOR通路和抑制AMPK通路,緩解了糖皮質激素對蛋白質合成的抑制作用。
色氨酸在母豬飼喂中的功用:冬季早晨補充色氨酸可以調整母豬分娩時間。
N-氨甲酰谷氨酸NCG對育肥豬生長發育
添加800gNCG對28 ~ 33 kg 環江香豬胴體性狀的影響,發現NCG可顯著降低脂肪率和均膘厚,顯著提高屠宰率,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
半胱胺對豬肉品質的改善作用
半胱胺(30-70ppm)能夠顯著提高肌肉中?;撬?、谷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從而改善肉質。添加添加量為70ppm包膜半胱胺,能改善生長性能、胴體性能及肉質。
《精準營養下的維生素應用技術》
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陳代文教授
目標及標識
一、維生素劑量與功效關系
二、維生素需要量與添加量
從NSNG推薦量,西班牙和美國平均添加量,企業推薦量來看
維生素的添加量
脂溶性5-8倍NRC推薦量;水溶性2-4倍NRC推薦量;
難以精準,因為與動物品種、環境、管理、日糧結構和生產目標有關。
三、維生素的抗病毒研究
維生素的抗病原理
1、
圓環病毒
生物素
葉酸
2、輪狀病毒
VD
3、PPRSV
VA
4、PRV
VA
四、維生素與高效優質生產
葉酸
正常條件下滿足母豬與仔豬生產潛力的葉酸需要量高于推薦量;
葉酸可緩解LPS應激仔豬的過度炎癥反應,維持免疫平衡,在試驗后期改善生長性能;
妊娠母豬和早期斷奶仔豬補充葉酸均可在一定程度改善IUGR仔豬受損的代謝狀況至正常水平,且基因表達的調控與葉酸調節基因啟動子甲基化狀態有關;
過高水平葉酸可對機體生長、蛋白代謝產生負面作用。
五、結語
維生素營養功能廣泛,添加效果突出;
維生素需要量與動物品種、環境、管理、日糧結構和生產目標有關,精準供給十分困難;
實踐中脂溶性添加量通常為5-8倍NRC推薦量,水溶性2-4倍;
應激和病原感染條件下,額外添加VA、D、生物素、葉酸、具有一定抗病抗應激功效;
長期過量添加維生素具有負面作用;
維生素的應用需要精細工藝和嚴格條件。
《精準營養下的微量元素應用技術》
中國農業大學咼于明教授
一、精準營養的科學基礎
(一)
對吸收、轉運、沉積與利用規律的精準認識
1、
吸收部位:十二指腸是肉仔雞小腸鐵的吸收主要部位,其次是回腸和空腸;十二指腸和空腸中鐵吸收主要為飽和載體轉運方式,而回腸中則以非飽和擴散為主。
2、
轉運蛋白:同一鐵源在不同小腸段中鐵運載體和DMT1和FPN1 mRNA水平差異顯著,十二指腸明顯高于空腸和回腸,說明十二指腸是肉雞小腸中以上鐵轉運載體表達的主要部位。
3、
沉積利用:組織、細胞、蛋白質間有差異。
(二)
對生物學功能的精準理解
1、以鋅的營養生理為例
鋅缺乏1L-1β和TNFα合成和分泌;
動物機體炎癥反應時,肝臟攝取血液中鋅,導致血鋅濃度下降;
鋅缺乏導致慢性炎癥反應,營養代謝改變,動物健康和生產效率受損;
鋅營養促進球蟲感染腸道slgA分泌;
鋅營養緩解球蟲感染對腸道的損傷;
鋅營養蓋世球蟲感染腸道的吸收功能;
缺鋅不利于緊密連接蛋白的表達;
缺鋅不利于黏液蛋白的表達;
缺鋅增大腸上皮的通透性。
2、
含SE酶以及SE營養供給優先順序組織特異性
3、
4、
營養基因組/表遺傳學機制
鋅與促炎癥因子基因表達:鋅缺乏提高了1L-1β轉錄子轉錄起始區域1和2、TNFα轉錄子轉錄起始區域1、2、和3的可接近性、促進基因表達;
種雞營養影響遺傳效應;
肉種雞日糧中添加高劑量有機鋅可顯著提高子代肉雞D14空場抗炎因子IL4IL10的基因表達;
肉種雞日糧中添加有機鋅改善子代空場炎性細胞因子表達的作用可持續到35日齡;
肉種雞日糧中添加有機鋅可顯著提高子代肉雞空腸粘膜分泌型球蛋白的產量和空腸組織黏蛋白基因的表達;
肉種雞日糧中添加有機鋅可顯著提高子代肉雞空腸杯狀細胞的數量和密度;
結論:種雞日糧中添加足量有機鋅可顯著改善子代肉雞的腸黏膜免疫反應;
種雞日糧鋅營養對子代的影響可部分持續到35日齡。
二、微量元素的精準應用
(一)
對單一元素的精準供給
最低需要量與適宜供給量;
最低需要量:適宜環境條件、理想生產性能;
適宜供給量:特定環境條件、最佳功能狀態。
(二)有機微量元素的應用
1、日糧中持續添加氨基酸鋅降低蛋雞的死淘率,提高產蛋率和產蛋量,降低破蛋率,并可延長雞蛋的存放時間;
2、添加氨基酸鋅可促進蛋雞脾臟的發育,增加細胞免疫技能;到產蛋期,添加氨基酸鋅提高一免7甜和二免10天的抗體水平;
3、LPS攻毒引發免疫反應,添加鋅可可減輕蛋雞免疫炎癥反應;
4、肉種雞日糧中添加有機鋅有助于改善子代肉雞在正常生理和病理條件下的腸黏膜免疫和屏障功能。
三、結束語
1、成熟科學理論
吸收利用機制與代謝規律
生物學功能及其機制
2、精準技術參數
最低需要量與適宜供應量
添加劑相對生物學效價
原料中微量元素與生物可利用率
《企聯網-農牧行業互聯網+的解決方案》
農信互聯網總裁-薛素文
從當前農業行業發展的主要問題說起,引申出消費互聯網時代和產業互聯網時代;談到將來的農業發展的產業互聯網的,再到農牧行業互聯網+的解決方案—企聯網,再到如何做到企聯網做了闡述,最后談到了目前的農信商城方案,是企聯網的代表;
1、當前農業的主要問題
A、從業者素質不高主要是50-60年代的勞動力,知識有限
B、生產方式落后:機械化程度較低
C、信息不對成:當前豬價說明供給和需求信息不對成
D、生產(勞動力)成本高,以農村務工人員為例,工資又1600漲到3500左右
E、交易環節較長:從玉米—飼料-豬-豬肉-屠宰-加工-餐桌-生產者
F、交易成本高,這是由于交易環節較長決定了的;
2 、有問題就有機會;農業互聯網的發展
A、農業互聯網基礎設施不斷改善:農村網民增長,智能手機用戶普及率提高(1.8億農村網民,占比28%);大量城市回鄉創業潮,帶動農村互聯網發展;國務院的“電商國八條”為其提供了政策支持;
B、正在興起的聚落式生態化發展新模式
不斷深入的土地流轉有望帶動新一輪的農業集約化浪潮;
農村合作社模式的不斷發展,催生新的農業競爭格局;
公司加農戶興起,帶動農業生態圈之戰;
村淘模式的探索與發展,基層的農村商業機構在不斷被平臺化,組織化。
3、農業有可能一步跨入產業互聯網新時代
過去的20年互聯網主要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較好的解決了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體驗性問題,可以稱之為消費互聯網時代。
未來的20年將進入產業互聯網新時代,重點在改變生產者的行為,體現在互聯網生產,交易,融資,流通等各個環節的顛覆性改造。
4、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玩法不同,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最大機會是農業企業
5、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將會使10萬億的農牧農資市場份額將被重新瓜分
6、農業互聯網的做法:扎根農業,改變農業
農業是身體,互聯網是翅膀,沒有身體,光有翅膀是飛不起來的,堅持互聯網改變農業,轉變商業模式,增加農戶價值;催農業服務、生產、交易、融資、流通等各個環節進行顛覆性改造。
7、如何做到這些呢?
以大北農的的開放的生態,閉環的服務(其中包括云交易、云管理和與金融)為例進行了闡明;從ERP到IRP以及企聯網的概念;同時以圖片的形式展示大北農在農牧互聯網發展中的做法;
8、展示了由農信集團與重慶榮昌區政府,重啟科牧公司共同推出的一個專業服務于生豬的網上交易平臺的“豬交所”;
《大數據時代的區域經濟轉型之道》
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趙國棟
未來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信息大數據;他從幾個案例說明大數據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從而說明我們利用數據怎么盈利、怎么轉型、怎么實現產業的升級和融合。
案例一:紙牌屋背后的數據故事
紙牌屋這家公司,股價在2012年時達到了高峰,但是后來由于做了錯誤決策,把10美元的包月服務看所有電影的服務,拆開成兩個服務,并且每個定價8美元,提升了價格。后來用戶大量流失、股價急速下跌。那他們怎么轉型呢,請了專家,做了分析,通過以前用戶的數據(比如,每天產生四千萬次搜索,四百萬次的吐槽、三百萬次的評論等等),建立了數據模型、分析關系模型?,F在紙牌屋的股價比以前要高得多。紙牌屋公司利用數據做精準推送。電影分類后,實現特定人群特定觀看;
案例二:話說小時代;特定的電影拍給特定的人看的
《小時代1》拍出來之后,輿論不看好,認為是腦殘片、垃圾,被批評。但票房卻很好?!缎r代1》投資三千萬,票房是4.3億。與當時《1942》相比,厚重的歷史題材,給人們帶來歷史回憶,大的宣傳、大的制作,但票房慘淡。再后來的一部小投資電影《泰囧》,票房很好。大家就想,為什么這種腦殘片可以有那么高的票房。
原來發行方算過,票房在4.7-5.2億之間。有三個指標,一個是粉絲?,F在年輕人也是分類的,所以粉絲很重要。第二個是社交網站轉發評論的次數。第三個是檔期的特性。他用三個指標測算票房應該是在4.7-5.2億之間。但是果不其然,票房達到了預期效果?!缎r代3》票房突破了五個億。雖然輿論評價很差,但是票房表現很好。這個電影不是拍給我們在座的人看,而是拍給年輕人看。
案例三:樂視60寸電視應該賣多少錢
2013年發布的60寸的樂視互聯網電視。這個電視上面有攝像頭,可以采集我們的動作。這個定價和電視功能都超了我們的預期,所以當時連續兩個漲停。那么是什么支撐它呢?以數據資產為核心,形成了以終端+平臺+應用+數據一體化的模式。這個模式一旦形成,它的競爭力是非常強的。每個部分都有不同的行業,不同行業間實現了跨行業的交叉融合。電視可以不賺錢,那我可以靠拍電影賺錢,拍電影還補充電視這個行業,這就是羊毛出在豬身上。以前的時候,電視就是一個接受信號的機器。而現在不是這樣了,它首先變成一個采集諸位觀影行為的終端。你在看電視,同時電視也在看你,你的所有行為它都看見了。第二就是發行類似《小時代》這些電影的渠道。第一渠道是院線,第二渠道就是電視。所以是以數據資產為核心的,向各個領域延伸擴張?,F在這個公司不僅是造電視,還造手機、汽車。這是一種新的模式。
案例4
樂視的競爭對手是誰呢?
單一的一個圓圈都不會對他構成直接競爭。小米是他的一個很重要的競爭對手,小米從手機切入,現在也做電視。我們再提煉一下這個商業模式。把小米抽象一下。中間是數據資產。數據資產在商業領域,主要是驅動行業跨界融合,衍生新的商業模式。再看看電商,中間是數據??梢蕴峁└鞣N服務,可以做金融業務等等。包括京東、阿里,這是一延展的生態。這就是生態的概念,不同產業融合在一起?,F在這個社會商業模式最大的促進就是產業融合,產業融合的核心就是數據資產。以數據為核心的產業融合。實際上這是非常殘酷的事情,因為它代表著對原有產業重新解構的過程。把要素釋放出來重組,形成新的產業生態。
如何推動生態的發展:有了生態的概念之后,我們要掌握供應鏈的數據、交易數據、經營數據、市場數據。我們能做通訊服務、物流服務等等,未來可以看到,不管是工業還是農業,產業融合、跨界成為常態,向服務業轉型成為趨勢。
以大數據為依托,把生產性服務業,注入到產業生態中去,是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靈魂。
4月20日
《養殖業中抗菌藥物使用及細菌耐藥性問題》
中國工程院沈建忠院士
一、
養殖業與抗菌藥物
規?;B殖業的發展,抗菌藥物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國是畜禽生產和產品消費大國,保障養殖業持續穩定發展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疾病是當前養殖業面對的最大難題,畜禽細菌性疾病防治主要依仗抗菌藥物。
養殖業使用抗菌藥物的目的:治療疾??;預防疾??;促生長/提高飼料轉化率?
全球約50%抗菌藥物用于食動物,我國每年6-10萬噸;
抗菌藥物使用誤區:
抗菌藥=消炎退熱藥;抗菌藥預防所有感染;新貴品種的療效優于老、廉品種;把抗生素飼料添加劑視為萬能;一種抗菌藥物可達到藥效的卻用2-3種。
抗菌藥物濫用結果:過敏反應;二重感染;感染未有效控制,反而加重;耐藥性;藥物殘留。目前在中國后兩者最受關注。
從1986年開始,瑞典開始禁止在食用動物飼料中添加抗生素,1998年歐盟禁止了一些抗生素做為飼料添加劑用,2014年美國FDA勸退16種抗菌藥物在食用動物中使用,到2015年,中國宣布停止4種氟喹諾酮類藥物在食品動物中的使用。未來,有機砷、喹惡啉類、及其他抗生素還能作為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
二、動物源細菌耐藥性
我國畜禽養殖業過度使用/濫用抗菌藥物比較嚴重,引起的藥物殘留與細菌耐藥性問題突出。
養殖場抗菌藥物的濫用使得養殖場成為了耐藥菌的重要發源地,動物成為了耐藥菌/耐藥基因的重要貯庫。
耐藥病原菌有可能成為繼曾獲殘留之后動物源食品貿易的又一個技術壁壘。
FAO、WHO、OIE等國際組織高度重視動物源源耐藥菌對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的危害。很多國家也建立了耐藥菌數據庫。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動物源病原耐藥性快速發展,耐藥性現象嚴重。如動物源性沙門氏菌、彎曲菌的耐藥情況。另外耐藥基因CFR的表達也在多種病菌中檢出,檢出率還呈升高趨勢。
發現了新型惡唑烷酮耐藥基因optrA。首次在葡萄球菌中發現optrA和CFR共存的質料。
發現并驗證了可轉移多黏菌素耐藥基因mcr-1。
一些有重要公共衛生意義的耐藥菌/耐藥基因已開始在我國養殖畜禽中出現并流行,給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帶來威脅。
三、細菌耐藥性防控對策
1、
制定動物源細菌耐藥性防控中長期規劃,指導和促進我國的動物源細菌耐藥性防控工作;
2、
推進獸藥分類管理制度,提高動物疫病診斷技術水平,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3、
加強動物性食品在抗菌藥物殘留和養殖環節細菌耐藥性的風險評估工作,重點評估人獸共用抗菌藥物和飼料中添加使用的抗菌藥物;
4、
提高動物飼養和管理水平,減少抗生素使用;
5、
建議成立國家細菌耐藥性防控專家咨詢委員會,成立農業、衛生、環保部門防控細菌耐藥性的合作機制,共同應對動物源耐藥菌在動物-環境/食物鏈-人之間的傳播;
6、
國家應在科技和產業層面布局,加快抗生素替代技術和產品的研發;
7、
加強食品安全和抗菌藥物合理謹慎使用的宣傳普及工作,做好對中、小養殖專業戶的宣傳與教育;
8、
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
《開創沒有抗生素的水產養殖新時代》
中國工程院麥康森院士
一、
引言
因為“超級細菌”,美國每年約200萬人染病,2.3萬人死亡。英國將或20萬受影響,約8萬人可能死亡。
中國的抗生素濫用更利害,在我國水環境和食品中,已經發現的抗生素有近70種。2015年湖北省細菌耐藥監測中心發布數據顯示超級細菌CRE檢出率為14%,是5年前的13倍。
二、
抗生素以及細菌的耐藥性
三、濫用抗生素的后果
1、誘發細菌耐藥性;2、損害人體器官;3、導致二重感染。
四、水產養殖中的抗生素
挪威每生產一噸水產養殖產品消耗1g抗生素、越南則使用抗生素700g,Holmstrom等(2003)調查了泰國76家養蝦場,其中56個在用抗生素,使用種類達10種。
我國上海市食藥監局在2006年監測的30件大菱鲆樣本中全部檢出了硝基呋喃類代謝物,同時,部分樣品還分別檢出了恩諾沙星、環丙沙星、氯霉素、紅霉素等違禁藥物殘留。
在海陵島6個水產養殖場發現了37種抗生素,在長毛對蝦、勒氏笛鯛體內水平高達6488-15090ng/g。
五、無抗生素水產養殖是時代的發展趨勢
貿易全球化,將會導致食品安全標準趨向一致。越來越多的進口國強制執行水產養殖產品抗生素產品最高殘留限量(MRLs)和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體系。因此,出口國必須遵循。
六、無抗生素水產養殖的替代策略
在無抗生素水產養殖中的策略需要從病原、宿主、環境三個角度出發;
病原方面:1殺滅作用,如噬菌體療法、專一性抗菌化合物、抗生素(治療用),2 抑制病原生長(不殺滅),如脂肪酸、益生素等,3 抑制毒力基因表達,特異性抑制和調控;
宿主方面:1 改善宿主健康,2 提高育種能力,3 優質的飼料,4 減少應激,5 刺激免疫和疫苗接種;
環境方面:1 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注意檢疫和消毒,2 進行水質優化,水處理,生物強化降解。
七、替代策略與耐藥性產生
八、無抗生素替代策略的發展方向
如果研究開發多種不同生物防控策略,可以組合或輪流使用,以便最大限度地保護養殖動物,并防止耐藥性的發生。
《畜禽飼料抗生素替代方案技術研究與應用》
中國農業大學譙仕彥教授
飼料抗生素的促生長機制
1.減少亞臨床感染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
2.減少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利用
3.過使腸壁變薄來提高營養物質的吸收
4.減少病原菌產生的抑制宿主生長的代謝產物的數量
只用具備了以上功能機制的才能有替代價值;
一、
減少抗生素使用可以采取的措施
1、
日糧抗原:減少日糧抗原可以獲得好的生產性能,減少抗生素使用,如大豆球蛋白,大豆β-半球蛋白等;
2、
飼料粉碎粒度:實驗表明,飼料粉碎力度在0.5mm時,動物對飼料的消化率最佳;同時也說明,并非是超微粉碎是最好的;
3、
使用低蛋白日糧:實驗表明,使用低蛋白日糧可以減少仔豬的營養型腹瀉;從而使小豬的小腸絨毛發育良好,營養物質吸收較好;(支鏈氨基酸是低蛋白日糧的關鍵功能性氨基酸);
4、
使用一定的纖維素:實驗表明,日糧中添加5-15%的次粉,對仔豬生長性能有較好的影響;(次粉中阿拉伯糖的含量可以達到6.07%;)。
二、
發展無抗液體飼料
三、
飼用抗菌素替代技術產品
有機酸(實驗表明:添加一定量的有機酸可以提高仔豬的生產性能和減少腹瀉);
益生菌(發酵乳酸桿菌可顯著改善斷奶仔豬的生產性能);
天然活性物;
抗菌肽(直接的抗微生物感染作用;免疫調節作用;不易產生耐藥性;樵院士主要介紹了他們研發的腸桿菌肽);
寡糖;
酶制劑;
溶菌酶(溶金黃色葡萄球菌酶);
噬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