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錄像視頻【時長:1小時11分】↑↑↑
一天孔廟、孔府、孔林的拜圣人之行結束了,感受孔子對中華文明的貢獻,我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孔子卻一心想以“仁”治天下,讓混亂的中國有序起來,周游列國游說自己的思想,這是何等執著!在回味中,我們來到了旅途的下一站——泰山。
泰山氣勢磅礴是五岳之首。中國古代有天崇拜,皇帝自稱為天子。因泰山是中國最東方的山是中國太陽最先升起的地方,又因其實東方最高的山,所以幾位中國歷史上有巨大影響的皇帝都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封禪的儀式包括“封”和“禪”兩部分,“封”為祭天,“禪”為祭地。
時至今日,是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我們可以在泰山觀看了一臺大型山水實景演出——中華泰山封禪大典。
封禪大典的演出是在泰山東麓天燭峰上,以泰山的自然山水為背景。隨著挑夫在路上向上攀爬,一群參加泰山成年禮的學生說笑著走來,穿梭在山路上,累了在大青石上歇息的老者告訴學生們“登泰山要看山、讀山”隨后在這古老的登山路上老者開始講起泰山古老的歷史故事……
秦腔旋律響起,高亢而蒼涼,秦始皇拾階而上,以紅色的背景色講述了秦始皇滅六國,平定戰亂、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的歷史功績。秦始皇建立起了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畫面上方的紅色血液緩緩向下流動,預示著秦帝國在推行新政下付出的代價。秦始皇的封禪,建立在他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帝國的偉大功績之上。從秦朝開始,“統一”成為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敖y一”是第一場的核心主題。秦王封禪大典主要是軍祭,恢弘威嚴的秦軍方陣和秦始皇向天地宣告天下大一統的自信。
隨著音樂的變化,黑色服飾的士兵逐漸化為兵馬俑,最后分崩離析。黑暗中響起了天籟般美妙的韶樂。臺階上連續出現了手持各種樂器的樂官。漢武大帝身著華服,從中央平臺中慢慢升起,眾人山呼萬歲,背后草原、雪山逐漸想起廝殺與吶喊聲,殺伐聲過后又是一番太平盛世的景象,漢武帝一個華麗的轉身,開始向上攀登。從漢武帝開始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也正是因此漢武帝實現了思想領域的統一大業,漢代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思想統治的新高度。秦在軍事上統一了中國,而漢則更進一步在文化上統一了中國。文化上的一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因素。
場景變化,舞臺上一陣金光普照,明亮的舞臺上好一副萬國來朝的盛大場面。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最開放的朝代。“開放與氣度”是唐代重要特征。各個國家、各色服飾華麗登場,在皇家儀仗的引領下,封禪的隊伍里出現了大量的外國使節。他們穿著鮮明的異域服飾,跳著新奇的外邦舞蹈,表達對大唐文明由衷的敬意。武則天端坐蓮心,緩緩而上,這戲劇化情節把日月同輝的場景更是讓這場演出到達了高潮。
濃烈的色彩過后,場景轉化到宋代。神宗皇帝身著道服,坐在香案上撫琴。后面的背景中一幅清明上河圖徐徐展開,那些早已消失在歷史中的人物在畫面中又重新鮮活了起來。宋詞、古畫、指南針、活字印刷術、瘦金體書法,一系列的偉大文明出現了人們的視野里。宋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發達的朝代,宋代中國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政府的開放、民主的擴張、輿論監督力量的增強、皇權的衰弱、知識分子地位的提高、中央集權的強化、軍隊的國家化……在宋的封禪中,一幅幅徐徐展開的水墨畫面和一首首婉約清新的宋詞小令以及瘦金體書法······歷史的重心將不再是帝王將相,而是每一個辛勤勞作的平民百姓、充滿智慧的蕓蕓眾生……
繁華過境,巨大的舞臺緩緩開啟,大清的八旗騎兵魚貫而入,北方少數名族各色舞蹈在舞臺上舞蹈變化,康熙字典出現在大家眼前。清代,中國逐步擺脫了長期以來的大漢族主義的狹隘民族觀。清朝的統治者上提升了少數民族在整個中華民族中的地位,帶領中華民族走向民族大融合。“民族大融合”是第五幕的核心主題,借康乾盛世的泰山祭天儀式,展現出這個使中華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歷史大命題。氣勢磅礴的場面將演出推向最后的高潮。
整個場景大開大合,大手筆、大場面、大格局、大跨度??芍^盤坐泰山下,領略千古風。舞臺逐漸安靜,那些金戈鐵馬、殺伐血腥、聲樂華服都慢慢消失在舞臺上。我們又回到了挑夫們向山頂邁進,原來一切都是老者講的故事“秦始皇走了、漢武帝走了、女皇武則天走了、寫字畫畫的真宗皇帝、騎馬打江山的康熙都走了,只有泰山還在、我們還在······”“封禪就是皇帝老兒向老天許愿國泰民安,今天我們也要封禪嘍~”隨著老者的聲音大家一起站起身來對著大山祈福許愿,祈禱國家繁榮昌盛,祈禱家人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