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們不怎么談論行情,因為行情是我們所不能控制的,我們是要提高養殖水平,這才是我們主觀能做到的,但我們還不能忽視行情。我們不談論行情并不是因為我們不關注行情,因為我們掌握了行情,適時補欄出欄才能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避免行情上漲以前你把羊賣了,行情下降以前你大量的擴充養殖規模,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我們今天所談的就是因為澳大利亞大旱會導致牛羊大量的減少,使全球總供應量也相應減少,從而使牛羊肉的價格會持續堅挺一個很長時期。
澳大利亞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美譽,近200年來,養殖業一直是澳大利亞經濟的首要支柱和大宗出口創匯職業?,F在澳大利亞有羊約1.6—1.7億只,按人口平均占有羊只數約為9—10只,占世界總羊只數的1/6左右,是世界上人均占有羊只最多的國家。在澳洲,用柵門將方圓很大的一塊草地圍起來,牧人在圈內建筑一些羊棚供羊只逃避風雨、歇息,這就是養羊所有的投資了。
可能是因為澳洲四面環海的原因吧,我們似乎很少把它和“缺水”這個詞聯系起來。其實澳洲竟然是個缺水的大洲,只要少部分地區適合居住,剩下的地區全是缺水地區,在澳大利亞,幾乎所有草場都需要抽地下水澆灌。
地球衛星圖上的澳大利亞——大部分是干旱地區
(澳洲氣候圖)
事實上,澳洲是全球最干旱的大陸。
等水救命!
每天都有農民自殺!
Les Jones是新州西北部的一個農民,幾十年來一直靠經營牧場為生。
但是很快,Jones將親自舉起槍,把自家牧場里的1200只羊,一個接一個全部殺死!
作為一個牧民,這些羊是他的全部希望,也是他們一家人全部的收入來源。
把所有的羊都殺死,意味著他要親手毀掉自己的希望、和一家人的未來。
做出這樣的決定,沒有人比他更心痛...
但是,他別無選擇!用槍把這些羊殺死,是他能想到的
最人道的方式...
因為比起被活活餓死,槍殺,至少可以讓它們死得不那么痛苦...
過去一段時間,Jones家的牧場
平均每天都有10只羊
被活活餓死
看著這些原本活蹦亂跳的羊因為饑餓而一個個瘦成了皮包骨,沒有一點生氣,直到最后徹底倒在地上,Jones痛苦不已,卻又無能無力。
剩下的羊他原本打算賣了,但是它們太瘦弱了,
沒人愿意買
所以Jones只能把它們殺死,找個地方埋掉,然后帶著絕望,離開這個他生活了50多年的地方。
更令人絕望的是,
這種情況并不是個例!
在新州乃至整個澳洲,正在有一只又一只的牛羊要么被送到屠宰場,要么活活餓死在草原上。
而這一切,都要從今年這場百年不遇的大旱說起...
澳洲遭遇百年大旱
今年,維州、新州、南澳、昆州的部分地區遭遇了
116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旱情!
很多地方的降雨量遠遠低于以往的平均水平,甚至創下了歷史新低!
比如:
新州的Broken Hill,以往的平均降雨量149.6mm,今年只有18.2mm;
Cobar以往的平均降雨量237.6mm,今年只有24.6mm;
Dubbo以往的平均降雨量353.6mm,今年只有74mm;
Tamworth 以往的平均降雨量356mm,今年只有93.4mm。
可見,有些地方雨量少到只有往年的1/10!
降雨量的稀少造成很多地方
嚴重缺水!
植被大量死亡!
一些地方一年前原本還是這樣的:河水充沛、綠樹成蔭、草木茂盛、生機勃勃。
可是如今卻變成了這樣:樹木枯死、綠草不生、了無生趣。
原本綠草悠悠的牧場也變成了光禿禿的一片。
褐紅色的土地上沒有一株小草,只有零星的幾棵樹木在做頑強的抵抗。
據一位網友形容:
“我剛開車去過Tamworth、Warialda、Ipswich這些地方。我從來沒有見過土地貧瘠成那樣!有很多牛羊都在路邊覓食。牧民們正在盡一切可能,幫助自家的牛羊活下去?!?/span>
可是,即便牧民們想盡一切辦法,依然改變不了現狀。
農民自殺率比往年高了一倍!墨爾本東邊348公里以外的Dargo,農民Mick Sweeney已經沒有足夠的牧草喂自己的奶牛了,幸虧有好心人提供給他免費西瓜,只要他出運費。
但還有更多人沒有這么幸運,他說每天都有農民自殺,因為干旱。
想想看,這樣的場景多么令人絕望,
成群的牛羊沒有牧草可吃、也沒有地方飲水,
只能在饑渴的折磨中
一個接一個地悲慘死去
它們的尸體躺在地上,也被一點一點曬干了...
白色的羊毛被風吹得滿地都是,原本該是一望無際的碧綠牧場,變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就連袋鼠、鴯鹋這種能夠適應極端惡劣環境的澳洲本土動物,都耐不住持續的干旱,一個接一個地死了...
牧民們眼睜睜地看著這種情況,卻又無可奈何。
牧場里的儲水罐已經干了,糧草的價格又上漲,他們也買不起,
只能忍痛把自家的牛羊殺死
Megan Kuhn和丈夫在新州西南部經營著一家牧場。
牧場里有400多頭即將在6周內產仔的母牛,但是不久之后,其中的89頭牛將永遠地離開這里,被送到屠宰場屠殺。
Megan說,沒辦法,
干旱太嚴重
根本沒有地方放養奶牛
也沒有牧場愿意接受它們,等待她們的只有被屠殺。
Megan家的情況只是一個縮影,干旱已經導致新州很多牧民損失慘重。
當然,受影響的不只是牧民,還有農民。
持續的干旱導致了農作物大量減產!
位于新州東北40公里的Walgett是旱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這里已經有665天沒有下過一場雨了!
這里原本是農作物富產區,種植著小麥、大麥、鷹嘴豆、蠶豆和油菜籽,還養著數百只綿羊。但是現在,
這里的土地是最干的
沒有任何農作物生長!
為了幫助新州受災地區的牧民渡過難關,今年6月,維州西部地區的牧民還曾自發組織,捐出自家儲存的400多捆干草,用30多輛卡車千里迢迢送到了新州同胞的手中。
但是,這樣的跨州大救援只能解燃眉之急,要緩解旱情,只能靠下雨。
如果雨水遲遲不來
這樣的旱災就仍將繼續...
10年之后墨爾本將遭遇水資源危機
可能是因為澳洲四面環海的原因吧,我們似乎很少把它和“缺水”這個詞聯系起來。
尤其是墨爾本現在冬天,時常陰雨連綿,生活在海洋性氣候特征里的城市人,恐怕意識不到,你往北往東開個300公里,那里的農民對干旱的焦慮。
但小微已經感覺墨爾本今年冬天的雨其實不如往年多了。
(澳洲氣候圖)
事實上,澳洲是全球最干旱的大陸(除南極洲之外),
也是水資源最短缺的國家之一!
以墨爾本為例。
根據墨爾本供水公司建立的最壞情況模型,即便墨爾本的海水淡化工廠全負荷運轉,到了2028年,墨爾本的水需求量還是將最終超過供給量,從而開始出現長期的供水短缺危機,
并引發嚴格的用水限制
也就是說,
10年之后,
墨爾本人可能就會長期面臨
無水可用的情況!
這并不是危言聳聽,因為墨爾本水資源短缺的問題
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
早在1997年-2009年期間,墨爾本就曾發生過嚴重干旱!
那時候,政府鼓勵墨爾本人將每人每天的用水量控制在155升以內。
2006年,包括墨爾本在內的整個澳洲又遭遇了一場
世紀大旱災
當時墨爾本水庫的儲水量只剩下25%,是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最低值!
維州許多地方都無水可用,維州政府還啟動了最高級別的“4級限水”!
到了2017年上半年,墨爾本再次遭遇干旱!
6個月中有5個月的降雨量都低于往年的平均值,墨爾本水庫的儲水量只剩下飽和水量的62%。
到了今年,澳洲多地又遭遇了116年來最嚴重的旱情!
而供水公司還預測,由于氣候變化,
像這樣的干旱很可能會發生得
越來越頻繁!
干旱缺水對我們的影響
1、人類無水可用!
文章開頭提到的牧民Jones,他們家12個水壩要么已經完全干涸,要么只剩下一點發黃的污水。
每天晚上,Jones、他的太太Laura 以及他們的女兒Jones,
只能在同樣的水中輪流洗澡
水已經洗到發黑,但是很快,這些水也會被蒸發掉,他們連發黑的水都沒有了。
他們家雨水池里那60cm的飲用水混進了蚊子幼蟲和死老鼠,也不能用了。
他們唯一能喝的,只有瓶裝水,而且還要嚴格限制用量。
而如果有一天墨爾本缺水,
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網絡配圖
2、生活成本增加
干旱缺水會導致牲畜大量死亡,農作物大量減產,繼而造成
農場品、肉類價格上漲
在2002-2003年的那場干旱中,澳洲的食品價格上漲了4.5%。
而在2005-2007年干旱時,食品價格上漲了12%!
3、引發火災
干旱還極易引發山林大火,導致房屋被燒毀,甚至出現人員傷亡...
今年3月份,維州部分地方就因為連續40多天沒有下過雨,從而引發了
12個月來最嚴重的一次火災!
多地出現火情,到處火光沖天
十幾棟房屋被燒毀
數千名居民緊急撤離
總之,
缺水的后果
比我們想象得更加可怕!
解決水危機要靠每一個人
為了應對水資源危機,維州政府也做出了各種努力。
比如,耗資60億澳元建了海水淡化工廠,將海水變成可飲用的淡水。
開展再生水項目,把污水變成可以循環利用的非飲用水。
甚至是把再生水變成飲用水。
當然,面對我們所生活的這座城市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我們不能只寄希望于政府和供水企業。
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都應該行動起來,從自己做起,
節約每一滴水
為我們的未來,也為我們的子孫后代……
后續:
1、Les Jones收到了陌生人捐贈的5000包干草,他暫時不必親手射殺1200只羊了;
2、澳洲國民銀行宣布,免除受災農民的利息罰款。
3、新州政府撥出6億澳元預算用于應對干旱,其中2.5億用于農民貸款,他們可以一次性貸款5萬,免息7年。400萬用于農民精神健康支持服務。
然而干旱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