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領航欄目邀請中正集團董事長劉秀江先生作為飼料行業的代表,就我國飼料工業的現狀、意義、安全性和發展方向和中正公司如何在飼料行業中做到領先地位等內容接受央視媒體采訪。因受播出時間和篇幅所限,我們將分期就不同內容做專題報道。
央視主持人邵明悅: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特別是人們的食物結構有了質的變化。肉蛋奶等動物性食物在食物結構中占的比例越來越大,這得益于飼料工業的發展所帶動畜牧養殖的發展。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了一位飼料行業的專家——中國發明協會會員、赤峰中正飼料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劉秀江先生。用他的話說,就是他一輩子只做一件事。請他給我們講講飼料工業的情況怎樣?行業發展現狀如何?飼料工業的意義何在?
中正董事長劉秀江:
我國飼料工業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改革開放以來得到迅速發展,直接推動了我國畜牧業的現代化進程,為我國畜牧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如果說農牧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那么飼料就是基礎的基礎。黨中央、國務院對飼料工業十分重視。鄧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同國家計委、經委和農業部門的負責同志談話時指出:“全國都要搞飼料加工。飼料要作為工業來辦,這是一個很大的行業”。經過三十多年發展,我國的飼料工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為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
簡單地說,飼料工業為社會做出了五大貢獻。
第一.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
經過我們畜牧行業的幾十年努力奮斗,今天的人們可以隨意吃肉,隨意吃肉,這在二三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F在中國人的人均收入水平雖然還處于世界大約80位的樣子,但消費肉蛋奶的數量已經達到世界前十名的水平了。這是誰的功勞,當然是畜牧業的功勞,也是飼料行業的功勞。
第二.促進了農牧民的增收
使用科學配比的營養均衡的飼料,減少的營養不均衡造成的浪費,縮短了飼養周期,并能集約化養殖,提高了養殖效益。
第三.解決了糧食安全問題
由于任何一個單一糧食作物,直接作為飼料飼喂動物,其營養都是不平衡的,而飼料生產的一個最根本的依據就是營養平衡理論。根據動物營養標準生產出的飼料產品,是營養均衡的產品。因為營養均衡,就杜絕了糧食浪費。
第四.提高了全民的體質
因為動物蛋白是人體肌肉的營養基礎,只有攝入足夠的動物蛋白,人才能有健康的體魄。我國的體育事業所取得的成就與我們這個行業的發展有密切的聯系。我國奧運史上實現“零的突破”是在1984年,而我國的飼料工業恰巧是在八十年代起步?,F在我國是世界上頭號飼料大國,當然也已經是數一數二的體育強國了。這種正相關是有一定內在的邏輯性的。只有肉類消費大國才是體育強國,運動員也大多出自吃肉多的地區或經濟發達地區。
第五.提高了人們的整體智力水平
動物蛋白會讓人更聰明,動物蛋白是神經系統的基礎。神經系統發達、大腦發達,思維速度、思維能力才能提高。只有人聰明了,近些年我國高科技領域才有了很多突破。以上我說的是飼料行業的重要性。飼料行業為社會進步做出這樣基礎的貢獻,我們是值得驕傲和自豪的。我們的工作是十分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