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領航欄目邀請中正集團董事長劉秀江先生作為飼料行業的代表,就我國飼料工業的現狀、意義、安全性和發展方向和中正公司如何在飼料行業中做到領先地位等內容接受央視媒體采訪。因受播出時間和篇幅所限,我們將分期對不同內容做報道。
央視主持人邵明悅:聽您講到我國飼料工業的情況,讓我們對飼料工業有了更全面得認識,可以說耳目一新。您是這方面的專家,那么請問我國飼料行業與國外對比有怎樣的差異?有哪些優勢?還有那些需要提高的地方?
中正董事長劉秀江:飼料工業是衡量經濟水平的重要指標。通常認為國外發達經濟體飼料工業進入快速發展期是在20世紀40年代,我國是在80年代。所以國外發達經濟體飼料工業已經相對成熟。由于我國飼料工業起步較晚,卻發展迅速。就產量而言,現在我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飼料大國。潛力依然很大,美國人均飼料占有量約為中國的3.7倍。以上是就“量”而言。從“質”的方面說,我國飼料企業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差異較大,歐美經濟體飼料企業管理水平差別不大。我國飼料工業在地理分布上,發達地區多、欠發達地區少,東部多、西部少。品種結構上中國反芻動物和寵物飼料發展嚴重滯后于發達經濟體。
我國飼料工業的優勢在于,飼料原料的多樣性和中醫藥養生理論。具體地說就是,由于我國自然稟賦多樣,具有豐富的飼料原料資源。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歐美所不具備的豐富資源,而不必拘泥于美國的“玉米豆粕型”日糧,使營養更加完善。同時,我國傳統醫學食藥同源理論在實踐運用中是十分有效的。這也是西方營養學所欠缺的地方。我們可以深入發掘,科學實驗,在具有廣泛試驗數據的情況下,才可以付諸實踐運用。比如,中醫認為,任何作物都有藥性:有的屬陽,有的屬陰;有的熱性,有的涼性;有的是補的,有的是瀉的。性寒還是性溫抑或是性平,這都是客觀存在的。并遵循中醫“君臣佐使”理論,將比西方只依據“營養平衡原理”的動物營養理論更勝一籌。當然,科學無國界,科技無止境。我們必須以更開放的胸懷,去探索動物營養的真諦,為人類健康做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