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領航欄目邀請中正集團董事長劉秀江先生做為飼料行業的代表,就我國飼料工業的現狀、意義、安全性和發展方向和中正公司如何在飼料行業中做到領先地位等內容接受央視媒體采訪。因受播出時間和篇幅所限,我們將分期對不同內容做報道。
央視主持人邵明悅:飼料工業具有這么大的生產力,您是怎么發現的呢?換句話說,您為什么選擇飼料行業創業呢?
中正董事長劉秀江:我出生在農村,小時候就深深體會到,鄉親們經濟條件的差異主要取決于家里是否養殖著牲畜和養殖的水平。因為土地是人均分配的,所以依靠種植業的收入大家沒什么差別。而養殖業受土地數量制約因素相對較小,搞養殖的人家都比較富裕。然而,農村還有一句農諺“家稱萬貫,帶毛的不算”,就是說搞養殖是有風險的。所以,我從小時候就想,能不能讓父老鄉親們搞養殖穩穩地致富而降低甚至沒有風險呢?飼料工業的,正是讓養殖業穩步增收的金鑰匙。 配合飼料是一個向科技要效益的行業,具有巨大的生產力。因為通過對多種飼料原料的科學配比,使能量、蛋白質、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維生素都達到一個合理的水平。節省了糧食、促進農牧民增收、滿足了人們對優質動物食品的需求,在解決糧食安全的同時保護了生態環境。
因為專業性比較強,我知道短短的幾句話是很難講清楚的。對于飼料配方的意義,我拿人吃飯做個比方好了,雖不太恰當但很能說明問題。我們吃飯都知道要主食副食搭配、葷素搭配、酸甜苦辣搭配、各色食材搭配。都是遵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蔬為充”原則,不然會影響健康、影響發育。難道動物就不需要營養均衡嗎?當然需要。如果人們對飼料的認識還沒有兩千多年前的古人透徹,是不得不令人惋惜的。因為人們對飼料的誤解、歪曲,甚至黑白顛倒,使很多人認識不到飼料的巨大生產力。消費者也有很多被非專業說法誤導,比如什么笨雞蛋、笨豬肉不吃飼料營養高,這些不負責任的無知言論,導致對飼料的誤解很深。當然,讓大家正確認識飼料,使用飼料,發展飼料,也正是我的使命!所以我能代表飼料行業,在國家級媒體發聲,讓大家客觀的認識飼料,我很感動。謝謝中央電視臺,謝謝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