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看起來簡單,其實涉及的制約因素很多。簡單地說分為如下五點:
第一、優良健康的動物品種:這里還有兩層含義——好品種還得健康。舉個例子,拿狗來說,哈巴狗、臘腸就屬于小型犬,你咋喂也喂不成藏獒的個頭。這是品種不同決定的。動物的健康狀況也很重要,有遺傳病、幼畜時營養不良,發育不好,以及慢性疾病纏身,是不會取得正常飼喂的預期效果的。
第二、科學的飼養管理:保持動物生長環境健康,包括合理的圈舍,適宜的溫度、濕度,適宜的采光,新鮮的空氣,充足而清潔的飲水,必要的活動空間。以及后備種畜的選育、適時配種、孕期管理、分娩管理、哺乳管理、斷奶管理、育成管理、育肥管理等等。
第三、科學的防疫措施:動物瘟疫是養殖業的最大威脅,不同動物的常見疫情是不同的,所以采取的防疫程序也是不同的。在應對疫病方面,防勝于治。
第四、常見疾病的治療:除了疫情以外,動物因為外界環境的原因、內在個體的原因、管理失當的原因,都有可能導致疾病,在治療成本不高的情況下,采取必要的治療措施,盡量避免或減少損失。
第五、科學全面平衡的營養搭配:維持和滿足動物的生存、代謝、運動、生長、繁殖等都是通過食物所提供營養成分來實現的。各個器官、各種肌體組織、各種生理機能所需要的營養元素是不同的,也是十分復雜的。這就是動物營養學的研究領域。飼料營養越接近動物的真實需求,動物表現的越健康,生理活動越順暢,越助于其生長發育。所以,飼料效果是動物營養學技術水平的具體體現。
如果說,前四點是養殖基礎,第五點就是養殖的關鍵。因為前四點是動物生存的基本要求,第五點才是盈利能力的決定因素。而我們的養殖業從業人員往往對這些內容了解的不系統、不正確,這就是中正針對這些養殖知識進行科學普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