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平臺發送的《中正為什么提倡飼養效果看全程》這篇文章,引起了養殖戶朋友的極大共鳴。這里摘錄一個內蒙古翁牛特旗養殖戶的親身經歷與大家分享。
我們這位中正的養殖戶一共養了35頭牛,一直有滿意的飼養效果。去年某品牌飼料(這里不便說出該品牌名稱)去他那里推銷,說也能達到中正的效果。他聽信了這一品牌的宣傳鼓動,他決定拿出了6頭牛進行實驗。
經過小編的詳細詢問,這6頭做實驗的牛當時出生三個月了,之前一個牛已經用了的1袋中正8800賽乳寶和一袋8510犢牛寶。
這6頭用某品牌飼料做實驗的牛第一個月平均增重達到120斤,當時效果看起來非常好,一起用新料做實驗的養殖戶都很激動;等到了第二個月115斤,雖然增重稍少了一點但增重依然是不少。但基于對中正的信任,大家仍然沒有讓其他牛換料;但到了第三個月增重只有45斤。在這期間牛也沒什么病,但都是吃的不少,就是不長,大哥的原話是“這牛好像吃不動似的”。他和自己養牛的朋友們探討,原來其他人做了實驗的牛都是這樣。朋友們都覺得“勻溜長就行”,長的快那么兩個月沒什么用,也不合算。在2018年1月29日某品牌飼料派了很多人一起去這個養殖戶的家里做工作,讓他再多拿出點喂中正料的牛試試,被大哥家嫂子果斷回絕了。
注:以上來經歷來自赤峰市翁牛特旗養殖戶
經歷了這件事,周邊的養殖戶都認識到了中正“勻速增重”的特點,對中正更加有信心了。小編也把這個案例和咱中正動物營養專家進行了請教。
動物營養專家給出了通俗的解釋:中正牛料是按照牛的生長需要設計的,牛小時候專注“長骨骼”,育肥階段才能育肥長肉。其中“長骨架”部分最為重要?!伴L骨架”階段長的是小牛的體質,包括最重要的臟器發育和消化道環境發育。在這個階段,中正主要抓的是發育,打好基礎才能在后續的育肥中保持健康的身體,長出強壯的肌肉。而某品牌飼料取“幼年育肥”的方式傷害了牛犢的健康,是在拔苗助長,說他殺雞取卵都不為過,這是對牛的發育是一種傷害。雖然短時間看起來長得飛快,卻增加了小牛的身體的負擔。就像很多現在的胖小孩一樣,越胖越容易感冒發燒,越容易生病,俗稱“虛胖”。牛犢也一樣,幼小的身體就開始了傷害身體的育肥,最終導致身體發育不完全,這是非常不科學的。
對于為什么他們專找用中正料的牛來下手,專家笑答:“咱們料好呀!”看見我疑惑的樣子專家補充道:“用咱們料的養殖戶之前用的幾袋中正料已經讓牛打下了一部分基礎,只有這樣的犢牛才能在幼年期頂住育肥造成的副作用,要是之前用的普通料或不用料,開始的時候就不會長那么快。某品牌飼料對中正犢牛料的功效可以說是非常有信心了!”
不像很多技術儲備不足的飼料依靠加禁藥來短期促生長,中正的配方思想在于尊重動物的生長規律,從牛來說就是出生~5月齡 “長骨骼”;5月齡到出欄前兩個月長肉;出欄前2個月到出欄 才能進行快速育肥;這個生長規律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最佳生長方式,是中正多年技術積累的結晶。同時我們針對性的對不同階段的飼料進行合理配比,讓動物該“長骨骼”的時候充分發育,在育肥時能合理長膘。這就要求中正做配方的時候就要考慮動物生長發育各個階段的營養需求差異,從剛出生到出欄,每一步用料都循序漸進并緊密銜接。
做配方的人很容易陷入誤區,有的以為大家喜歡便宜料,便宜的好賣;有的覺得大家喜歡長得快的,大家都急著想見到效果。其實咱們養殖圖的就是個效益!料便宜效果差,出問題誰會喜歡呢?長得快就那么幾天,大家都不傻也不會用。咱們是為了賺錢,光喝水就長肉才好呢!養牛當然要關注料價格如何,吃了之后毛色好不好,長的快不快,但這些都是表面,養牛賺不賺錢才是咱養殖真正關心的。做飼料最需要“中庸之道”,不能故此失彼,想起了便宜忘了效果是不行的。咱們要看全程成本,全程飼養效果好才是真的好,這是一個公司技術實力的體現,歡迎大家對中正產品進行考驗!